太阳成tyc7111cc(北京)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专注物联网技术在法治领域应用

全国服务热线

400-659-2288

行业资讯

江西:校园安全,责任—制度—细节

  2005年10月25日,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下晚自习时发生楼道踩踏事故,导致8名学生死亡,27名学生受伤。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在下晚自习时又发生了楼道踩踏事故,8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这对校园安全管理者来说,无疑是一记又一记的震耳警钟。

  事故之所以发生,当然有多种原因,但主要还在于校园安全的责任、制度和细节没有得到根本的重视和落实。我所在的学校早年也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精神病患者以家长身份混进学校将女学生从四楼抛向地面,导致该生致残。这一事件虽然得到了妥善处理,并且学校以此为诫,加强了校园安全的制度建设与管理,但我颤抖的心至今未能平静。惊闻湘乡传来的噩耗,实在是忍不住有话要说。

  先说责任。对于校园安全,责任包括管理者视学子生命为重中之重的责任心、管理工作应尽到的职责和出现事故后责任的追究。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健全的法律、完善的制度,但是法律和制度还要靠人来执行,也就是说,最终还要靠人以高度的责任心来执行。在2008年的“5·12”大地震中,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距离伤亡惨烈的北川中学仅40公里,但全校师生无一伤亡,这都得益于校长叶志平连续十多年对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和紧急疏散演练。叶志平校长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呵护了数千师生的生命,他的法宝是什么?从根本上说就是超强的责任心。

  换个视角到事故现场去看看,类似事故发生后,当事方几乎没有不推诿的。我从电视节目中看到,面对记者的采访,湘乡育才中学的一名管理者说是因为下雨,学生们集中从直接通向宿舍的楼道下去,所以异常拥挤,这才发生了踩踏。发生于2005年11月15日山西沁源郭道中学组织学生在公路上晨练被汽车撞死21名师生的重大事故,大家可能还没有忘记。当时也有因为校园场地太小,不得不安排学生在公路上晨练的说法。发生了如此悲惨的事情,有关人员竟然还要推诿,责任心的缺失暴露无遗。而要维护校园安全,责任心是第一位的。

  暴露责任心缺失的推诿,可能还真是人的下意识的反应。责任心的背后是价值观,其根源和本质,还是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社会本位论”。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教育政策的导向和重点都发生了重要变化。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本体性价值”。近几年来,政府和学校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还没有在一些学校内化为针对校园安全的切实的管理行为。所以,我认为要保证校园安全,还是要加强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在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切实做到心中想“人”,目中有“人”,一切为“人”。

  再说制度。上文提到的关乎校园安全的管理职责和事故责任追究,是要在制度建设中加以贯彻的。制度对于工作的运行状态、效率和结果的重要作用,毋需赘议,但制定和执行制度也需要理念和认识先行。在社会发展大潮的推动下,学校管理者都通晓“用制度管人”的道理,各个学校都有不少管人的规章制度,但体现“用制度关心人” 的规章制度又有几许?因此说,关于校园安全的制度建设仍然是当务之急。

  首先,校园安全制度建设的主体不能仅仅指学校,应该包括学校和管理学校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比如说关于校园安全的责任追究制度,就必须由政府部门牵头系列化制定。县(区)政府都应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各级政府是校园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督导问责制。往下还要解决学校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建立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安全工作机构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问题。

  其次,校园安全制度应该全面考虑,配套制定,环环相扣,相互照应。比如建立以下制度:

  ——安全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对教学楼、运动场地、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对体育器材、理化生实验器材和药品、膳食材料等物资以及体育课、学生上学放学交通等都要进行经常性安全检查。

  ——集体活动报批制度。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需要整个年级、整班外出活动,必须报请校长批准;全校性的师生外出活动,经学校行政研究后,报请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组织学生外出特别是组织游泳、登山、乘船、野炊活动时,要有领导和足够的教师带队,负责组织管理,并派有经验的教师事先勘察活动场所,弄清情况,消除隐患;凡不安全的地方或安全措施不落实的地方、场所,不得组织学生前往;严禁学生参加超越年龄、生理和自我保护能力范围的活动。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凡发生伤亡或重大伤害事故,必须迅速报告校长并及时上报。因报告不及时而延误抢救、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再次,在制定、宣传、贯彻安全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这是另一意义上的主体意识。安全制度的多数条款,完全可以交给师生(尤其是学生)讨论,这样既可以群策群力完善条款,又能达到形成性教育的目的。我看见一些学校的楼道里张贴着“不拥不挤不打闹,上下楼梯要走好”“楼梯非跑道,上下勿奔跑”等安全警语,这些语录完全可以发动学生自拟,一定会有连珠妙语涌出。这样做既征集到了形形色色的安全警语,又可以调动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从中受到安全教育,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还要说说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道理。据传,一位数学家列出一个细节公式“100-1=0”,意即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对于校园安全,即使我们有非常强的责任心和缜密的制度,但没有考虑到关键时刻左右大局的细节,事故还是会“顽强”地发生并扩大。何况有些看起来是细节的问题,其本质还不是细节。比如湘乡市育才中学,学生晚上9点10分下晚自习,但9点30分学校就要统一关灯就寝。而学生下晚自习之后还要洗漱、如厕,有的还要去小卖部购买物品,有的还要打扫卫生。2800名学生要在这20分钟内高效率地了结这些事情,避免黑灯瞎火之不测,当然要争先恐后地“抢时间争速度”,在“楼道没有灯光”和“楼道狭窄”的情况下,出现踩踏事件,是偶然之中蕴藏着必然。因此,充分注意管理的细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十分重要。开展每项工作,都要从关爱学生生命的高度去思考、设计、反思,这是学校的校长应有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

  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同仁在工作中考虑不到细节。因为发现细节并在制度中贯彻,不仅需要责任心,还需要习惯、积累、眼光和智慧。这里举一个例子,香港天主教油麻地学校《学校政策及程序手册》的最后部分,仅关于发生学生突然死亡事件的应急预案就有15项之多,每项内容拿起来即可进行操作:危机小组紧急会议议程、新闻稿范本、家长参考资料(如何帮助子女应对创伤事故,如何稳定孩子的情绪)、对学生进行小组辅导、教职员工紧急大会议程、教师备忘录、检讨会议议程、校长向学生宣布同学死讯讲稿、对当事家长特别通告范本、对其他家长特别通告范本、家长留校程序、特别班会课内容、回应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反应、教师回应表、危机应变检讨问卷。这么细的内容,不要说我们可能想不到,甚至还有不理解的条款。所以,我认为我们常常说的学习和思考,不能停留在大道理、大框架的粗放状态。要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有精细化的学习和思考,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积累中形成智慧。若有此心,我们就可以从这所学校及类似的精细文本中得到启发,举一反三,细细地考虑本地、本校的校园安全和其他教育管理工作。

  我们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前面谈到的踩踏事故发生后,许多地区和学校都纷纷检查校园内主要通道及楼梯等滑倒摔伤、拥挤踩踏事故易发地点,对通道、楼梯的地面防滑和路灯等一一测试,不合格的立即更换。这些排查校园隐患的工作固然需要认真去做,但如果停留在通道、楼梯处,说不定哪天又有学生因下水道盖板松翘而掉入其中。我还看到不少学校早上没有到时间就不开校门,成百上千的学生拥挤于门外的交通要道,这里面的安全隐患大得很!还有,一些学校把教学楼顶楼的闲置教室改作图书室,只考虑到图书的防盗(便于在楼梯口安装防盗门),这些书有多重、楼层是否能承受就很可能没有评估过。本来设计每间教室承受六十多名学生的楼层,如果放置重量超过数倍的书柜,就有可能发生坍塌事故。如此等等,需要的都是细节——全面的、深入的细节。

  当然,在增强学校、家长、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的安全问题,还必须通过校园安全立法,以法律特有的强制性、权威性来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行为。新学期又开始了,但愿我们在校园安全方面做得更好。
  
  来源:江西教育网
400-659-2288
网站地图